共有产权房从热烈追捧,到成为鸡肋,走过的时间不长。也可以说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发生了热度急剧降温的情况。首个共有产权房子的项目是北京的“锦都花园”, 当时在2017年9月底,进行申购的家庭就有16万户,然而真正可以提供的房源却只有427套,申请人数以及名额的比例是在280:1。
等到同年的10月27日的“金成雅苑”时却降到了5万人申购970套房源,这时的比例就约为15.5:1;到了2018年的顺义区金港嘉园、密云区的首创?悦欣汇时就进一步的降低了,前者约为19.6:1而后者更是低到了14.5:1。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老百姓对它的接受程度是越来越走低。
然而随着公有产权项目越来越多的入市,这种趋势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北京“金林嘉苑”在公开选房的仪式上,就出现了900人的报名最终只有180人成交的情况,约有80%的名额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弃购。大兴“瑞福园”选房的时候,还有2232户人报名,最后的摇号环节只有50户成交,有97%的名额被放弃了。作为今后被认为保障房主战场的共有产权房市场遭到如此遇冷,不能不让人们关注和思考,原因何在?
就保障房来说,中国的房屋属性比较多,最早的有经济适用房,后来又出来了限价房、两限房,直到最近的共有产权房。出台这些产权形式的保障房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在高房价下,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在早些年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实际上的房价差距也不是太大,因为那个时候房价都不算高。
最主要的是,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人们对买房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投资愿望,那时房子还是住的,没有炒的概念,因此,大家在有房住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买房投资。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人们的收入都比较低,虽然现在看房价低的很,但是,和当时的工资比,仍然还是非常高的,解决温饱还是人们挣钱的第一要务。当然,后来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房价相比,依然是差距很大,但是,炒房的人很多,甚至六个钱包凑首付的也不在少数,这是后话,主要是房价涨的太快了,人们很快就从房价上涨获得了实惠,弥补了当初购房的困难。现在,房价不涨了,甚至下跌了,自然又会回到当初人们对楼市的态度,需要住房就买,不需要住房就不买,投资的观念也就会淡下来。
共有产权房是解决在高房价下,人们购房难题的一个好办法,通过产权分割,通过让购房人只获得部分产权,让购房人和政府合作购房的方式,将实际的购房价降下来,通过购买部分产权实现自己的购房目的,这确实是一个创造。这个办法,对高房价、高收入地区,是有效果的。高房价、低收入恐怕就不行了,因为,房价本身并不低,只是分割后产权的,首期支付的房价是低了,如果当赎回全部产权的时候,房价还会回到原价的水平上。这其实就是人们弃购共有产权房的思想基础。
所以,共有产权在推广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很多项目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弃购现象,人们主要纠结在全部产权的房价是不是能够接受,如果全部产权的房价与现在的商品房价没有多大差别,就会让人们对这项保障房政策失去兴趣。因为,购买共有产权房,也是有很多的限制条件,人们能够幸运地挤进来了,自然希望享受到尽量大的优惠。
当然,即使是今天能有条件购买到部分产权的房屋,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在今后,能够购买到全部产权,如果届时人们付出的成本,比现在的商品房相差不大,甚至更高,他们就产生共有产权,其实仅仅是暂时分割的产权与成本,并不是真正的价格优惠的认识。这是当前共有产权房出现弃购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