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抢人了!
推出“8大人才礼包”
这类人才最高每月可领1万元租房补贴
全年力争接收毕业生就业6万人以上
最新保障房进度曝光——
厦门推出8大人才礼包
“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全年力争引育高层次人才600名,引进柔性人才6000名,接收毕业生就业6万人以上。”厦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全市所有人才工作者划定了一条“跳起摸高线”。
昨日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今年厦门市将强力实施“人才登鹭”行动,陆续抛出八大人才政策大礼包,不仅用柔性引才政策干货吸引人才群体“云献计”,还将进一步凸显厦门“温馨、包容、开拓”属性,让人才群体感受到特区速度和初心。
01
推进“群鹭兴厦”人才体系
分层分类实施“金鹭”高层次人才、“银鹭”产业骨干人才、“青鹭”青年人才、“新鹭”优秀毕业生、“飞鹭”柔性人才等五大类人才工程。发布最新“人才登鹭”宣传片,公布厦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白皮书,设立“人才发展服务周”,出台产业人才政策2.0版本,集中为人才和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持续增进人才城市融合度和认同感。
02
出台柔性引才专门举措
对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的柔性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为来厦开展合作的柔性人才提供最高每月10000元的租房补贴;厦门市企业在外设立研发机构全职聘用的人才可参照本地人才申报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研发机构可获最高200万元奖励,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03
上线空中双选会 “云平台”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搭建“智慧厦门·梦想起航——厦门市企业面向院校毕业生线上大招聘”专属线上招聘平台,覆盖全国近千所高校,并在10个引才基地城市150所重点院校做持续深入宣传推广,加强毕业生人才与厦门市企业的对接,为全市产业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云招聘服务。
04
进一步解决人才购房难题
简化程序,实现毕业生接收网上即时审核“秒批”,同时,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不限户籍,在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范围内购买1套自住商品住房,满足人才自住住房需求。
05
实施优秀人才举荐制度
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推荐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在“百人计划”、“双百计划”、拔尖人才等省、市级项目遴选时给予倾斜支持。
06
全力导入高校智力资源
深化校地合作,与中科院计算所、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共建协议,与教育部、清华大学等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厦门基地,每年定向引进一批名校博士生来厦开展短期科技服务。符合条件的“留厦”博士生可申请最高130万元购房补贴。
07
升级完善落户个税等政策
完善出入境、落户、住房、个税、通关政策内容,建立绿色通道及服务专员制度。专门设立外国人才工作站、移民事务服务站,推进外国人才高端人才“一卡通”试点工作。
08
完善“人才+资本”服务机制
依托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门开设“医药医疗特色板”,助力抗疫一线企业加快申报相关资质和扶持政策。减免人才企业股权质押费用和交易手续费,帮助人才企业在“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挂牌并开展投融资服务。
》》相关资讯
厦门柔性人才认定标准和引才方式
一、认定标准
(一)《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19年)》(附件1)中的A+类(杰出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等四类高层次人才直接作为柔性人才认定标准。
(二)新增D类人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作为柔性人才认定标准。具体包含:
1.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计划银鹭英才卡获得者。
2.出站后留(来)厦工作的博士后。
3.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
4.随市重点产业、重大招商项目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
5.经各系统申报,由市委人才办按程序研究确认的其他急需紧缺特殊专业人才。
(三)新增E类人才。具体包含:
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属本市紧缺专业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双师型”资格的人才;企业中层以上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
二、引才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
1.短期兼职聘用。正式受聘于市外其他用人单位、同时又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兼职聘用合同(或协议),且每年在厦工作累计时间1个月以上。
2.校地合作。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派遣到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或创新型分支机构(研究院)或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工作(或实习)、不改变人事关系,且每年在厦工作1个月以上。
3.退休返聘。我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或科研院所、卫生医疗机构返聘引进的退休高层次人才,且每年在厦工作累计时间1个月以上。
4.工作站点(室)。依托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医工作室以及名师工作室聘任引进高层次人才。
5.“飞地引才”。我市用人单位在市外全资设立的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的机构或我市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基地)全职聘用各类人才;总部在厦的外地分公司研发和管理岗位人员。
6.项目技术合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非全职来厦创办企业;获得我市科技成果交易合同补助的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的主要发明人或领衔人;参与技术合作项目中符合上述认定标准的人才;利用节假日等时间来厦开展项目合作或通过远程形式提供技术(设计)服务指导。
7.学术交流合作。与我市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或提供培训服务等。
8.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聘用。我市用人单位聘用的外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且每年在厦工作累计时间1个月以上。
9.各区、各系统积极探索,并经市委人才办研究确认的新型柔性引才方式。
厦门人才保障政策一览(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部门公布的为准)
为了抢人,厦门也是拼了!
不仅如此,
在《2020年厦门市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提到,要提升安居保障水平,实现住有所居今年厦门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000套(间),新增租赁住房10000套(间),真的是太给力了!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